(资料图)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作为千湖之省、长江之腰,湖北以水为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从高效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到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从大力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时代十多年来,湖北勇于“碳”索、逐“绿”而行,不断嘹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荆”彩乐章,弹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协奏曲”,用实践蹚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出6100万荆楚儿女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快绿色崛起的决心和勇气,更凝聚起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澎湃动能。

护绿增蓝,荆楚大地因生态保护而多姿多彩。绿色,是生态最亮丽的底色;低碳,是人民最幸福的生活。近年来,湖北瞄定“双碳”理念,将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比如武汉青山江滩通过地形重塑、植被提升等措施,将工业岸线改造为防洪与景观结合的生态空间;黄石江滩公园则通过关闭污染企业、生态修复,使昔日荒滩成为市民休闲地;荆州大力打造白水滩湿地、洪湖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个生态保护的行动接续发力,“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不断拓展,推动湖北生态环境实现了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改变,让“开门望山、推窗见景、满目皆绿”的“诗和远方”可圈可点、触手可及,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向新提质,绿色湖北因转型升级而活力迸发。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生态之美引领发展之变,才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此,湖北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构建起绿色产业体系、清洁能源体系和绿色制度体系,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比如,黄石以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生产为抓手,大力实施“百企技改工程”,通过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赋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宜昌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对大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谋求向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跃升;襄阳大力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打造从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到动力电池检测等国内最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些鲜活的案例是湖北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印证,生动彰显出6100万荆楚儿女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快绿色崛起的决心和勇气,更砥砺着广大湖北人民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般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不变初心。

协同发展,美丽家园因和谐共生而宜居宜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是时代所向、发展所需,更是人民所盼。我们欣喜于看到,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为载体,湖北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机制,加快构建碳普惠体系,进一步完善“双碳”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健康消费,不搞“一刀切”“碳冲锋”“拉闸限电”等运动式“减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坚持以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为价值导向,从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到培育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从支持建设低碳城市,到打造低碳社区、工业园区,从建设碳资产管理平台,到发展低碳商业、低碳旅游,从做优做强数字经济,聚力激发赋能增效新活力,到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聚力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湖北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愈发锃亮。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黄金水道惠及两岸。透过“和长江‘楚’个朋友”2025年湖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我们看到了湖北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支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担当,也让我们对“绿”动荆楚、“碳”路未来更有信心、更有期待。向新出发,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幅“黄金水道千帆渡,鱼翔浅底鸟竞飞”的绿色新卷正在徐徐铺展,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湖北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十堰红笔)

责编:毕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