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当华为Mate60和Mate60Pro开售“引爆”国内数码圈时,任正非一篇关于“高端技术人才使用”的发言也让许多人明白了华为在困境重重之下仍逆势成长的原因。他在发言中表示,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辈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华为能够获得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能在高强度的持续打压下负重前行,甚至是突破重围,人才是华为创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华为曾经发布的那张伤痕累累的伊尔-2和那只芭蕾脚的图片,告诉了我们他所承受的困苦有多深,但是即使是外部环境艰险异常,华为在人才的延揽和投入上都没有因为困难而有缩减,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的研发员工约为11.4万名,占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55.4%。而2021年,华为研发员工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这也印证了孟晚舟所说的“华为要活下来,有‘人’就有了一切”。“鸿蒙系统”的诞生,麒麟芯片的“涅槃”,5G系统的发展,都是靠着这些在各自领域苦心钻研的人才获得的。

人才的延揽是开始,而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则是关系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取得持续进步的关键。“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自古以来,因各种“闲置”而导致人才丧失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人才悲叹,也有 “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的才情退丧,这也告诉我激励和管理是对人才最重要的保护。任正非曾说过一句话:“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待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如何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应有的成果,才是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需要管理者能够拿出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措施,解决好选人要准,育人要快,激励有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切实实现人才管理、使用、评价上的新突破。

“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企业发展,国家进步,民族振兴,都离不开对人才的有效培养和使用。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也量身定制了许多引才政策,据统计,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2.2亿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但通过对比我们也不难发现,各地在针对人才招揽的政策制定上,多集中在落户放宽、补贴发放上,当各地政策雷同的时候,人才的积聚或多或少就会收到经济水平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让人才的高质量流通。另外也还存在着人才在使用上未能人尽其才,甚至是南辕北辙的现象。如何让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做得好,是用人单位及政府部门必须思考得问题。对待人才,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在管理、服务、生活等机制上的实事求是,灵活多变,创造一个灵活的氛围,才能打造一块人才的乐土。

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我们需要牢牢的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聚焦人才发展梗阻,持续抓重点、攻难点,进一步调动人才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才能让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做到双向奔赴,从而和国家的发展相得益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镇冰(荆州松滋)

责编:丁楚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