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报道,湖北省秋旱已经来袭,截至9月5日7时,全省累计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305.74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21.03亿元,投入抗旱泵站5.96万座、机电井2.99万眼、机动抗旱设备49.35万台套。本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影响广,人力物资消耗大,要确保“旱口夺粮保丰收”“中国碗装中国粮”,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就要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齐心协力打赢抗旱保丰收攻坚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思想破冰,畅通渠道议事,找到“最大公约数”。一方面要转变思想,七嘴八舌,干群协商共同决策。政府部门在抗旱减灾过程中要改变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杜绝拍脑袋决策,群众要摒弃小农思想,变“看干部,等下雨,要政策”为“听我说,我会干,主动干”,另一方面可以搭建议事平台,多渠道采集抗旱对策,集干部,群众智慧,共同出点子,定方案,抗大旱,变“群众一旁看”为“干群一起谋”。
补齐短板,合力建设水网,打通“最后一公里”。本次受灾严重的兴山,秭归等山区县受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无法满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偏远的高山地区农作物几乎只能看天收,因此,为了永久性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多部门合作,统筹规划,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建设水网非常必要。比如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一起选址,避开自然灾害点,将项目建设,水库灌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等涉农项目打包实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水源“主动脉”,群众自发购买抗旱设备,联通用水“毛细血管”,引水到户到田块,从根源上解决抗旱无设备可用、无水可引问题。
完善制度,抓好维护管理,守好“民生福祉墙”。水利工程是否切实发挥作用,解田块作物“渴”,消群众心中“愁”,好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以“打基础、利长远”为目的做规划、出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做好抗旱救灾统筹调度、水利工程项目监管、群众矛盾化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划分片区,发动群众力量齐心管护水源、水利设备设施,让群众争当“最强主人翁”,通过共同管护、形成合力,守好民生“福祉墙”。
严格标准,做好动态评价,提高“群众满意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抗旱救灾决策对不对,效果好不好,生活生产用水是否有保障、农民收入是否骤减是评判“抗旱大考”的直观标准,因此要在抗旱救灾的全过程中,做好动态评价,为科学抗旱减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比如,兴山县峡口镇通过屋场院子会、群众大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听取群众心声,出台政策对购买抗旱设备开展自救的农户给与适当补贴。
旱情连着民情,抗旱就是保民生。干群齐心输电、引水、灌溉既缓解了旱情又凝聚了人心,群众在享受水利设施建设带来生产生活用水便利的同时,培养了“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团结互助、集体决策、共管共享的好风尚悄然形成。
旱情还在持续,抗旱减灾是一场“全民战”,需要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应战。只要坚持全局“一盘棋”,共同商量谋对策、齐心协力建管网、因村施策强管护、客观公正做反馈,良性发展促共享,就一定能打赢抗旱保丰收攻坚战。
稿源:荆楚网
作者:聂小莉(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