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车水马龙,人潮起伏,城市在动静交替中有序运行。因为便捷,电动自行车已成为部分百姓生活出行的首选,而外卖、物流及部分个体行业从业人员,更是将其作为生存就业的必备工具。专家预计,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5亿辆。未来三年,电动两轮车整体需求量约1.8亿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真功优化电动自行车管理服务,让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百姓美好生活相得益彰,已势在必行。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民呼我应”。因非机动车道相对供不应求,电动自行车一度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于是违规驶入机动车道、人行道,增加安全风险。2021年,武汉完成不少于70公里非机动车道改造,深圳新建350多公里非机动车道;顺德2022年上半年完成152条、412公里专用道建设。新(改、扩)建城市道路时,同步规划非机动车道;适时调整机动车道,恢复或改建非机动车道;设置标准化隔离设施……加强非机动车道精细化建设,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合理优化路网,有效保障非机动车路权。
在依法治理上务实高效。北京出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武汉实施《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规范非机动车运行管理。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完善制度法规;一方面,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安全使用。譬如,严查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缴纳非机动车险,开展源头治理;曝光不带头盔、闯红灯等现象;依法处罚电动车进楼道、飞线充电等违法行为。合力共治,齐抓共管,推动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消费、监管各个环节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转。
在优化服务上提档升级。山东烟台开设非机动车路口专用通道,浙江金华设置非机动车掉头车道,这些都是加强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务实举措,也是保证安全通行的创新服务。武汉开展非机动车道现状摸底调查,厦门市人大代表视察“增设专门非机动车道,让市民安全出行”议案办理情况,引发群众关注好评。对台阶式路口实行降坡、连通改造非机动车道、优化配置共享充电桩……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下好“绣花功夫”,解决群众绿色出行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共同缔造的理念升级,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民心冷暖。民生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茶米油盐等“天大的小事”里,民心在回应群众关切,化解“急难愁盼”的担当善为中。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绿色出行需求,共同打造生态、文明、和谐、宜居城市,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乔(湖北宜昌)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