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行业现状,房地产信托成为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踩雷的“高发地”,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用益信托处获得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今年以来信托行业共发生116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743.84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成为行业“违约大户”,违约金额达到578.46亿元,占比约为77.77%。在多重监管约束下,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融资需求持谨慎态度。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在控制新增或者尽量减少新增的情况下,尽全力化解存量的风险项目。

年内房地产信托违约金额超578亿元

房地产信托业务曾一度被誉为信托公司非标业务中的“香饽饽”,但在此前“跑马圈地”不断扩张的道路上,潜藏的风险不断暴露,违约事件频频发生。

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用益信托处获得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开年截至7月22日,信托行业共发生116起违约事件,涉及的违约金额高达743.84亿元。

违约产品的投向主要包括房地产、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等领域,其中,房地产信托共发生64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578.46亿元。从单月数据来看,4月房地产信托违约金额最高,当月违约金额达到132.66亿元,2月、5月、6月单月违约金额也均超过100亿元。

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信托成为“违约大户”的原因是,一方面,在政策调控之下,房企营业收入和融资渠道双双受打击,大面积的信用违约潮蔓延至信托领域,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前期业务较大程度依赖于房地产信托,存量规模太大导致潜在风险爆发。

近年来,在房地产信托违约风险频发的背景下,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严监管力度。例如,设置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要求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通过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新增业务应依法合规,穿透识别底层资产。

“未来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主题是收缩和风险化解。”喻智进一步指出,业务规模收缩是监管政策和市场风险双重因素作用之下的大势所趋,风险化解是信托公司对存量房地产信托项目的妥善处置,也是对投资者的履行受托责任的重要任务。

严控新增业务、全力化解存量风险

在“房住不炒”、规模总量控制以及房企融资“三道红线”的多重监管约束下,信托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融资需求仍然持谨慎态度。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依旧是严控新增、消化存量。

一位头部信托公司人士提到,“就现在来说,我司基本上不会再加大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投入,总体的趋势还是响应监管的号召,继续压降房地产信托规模。在控制新增或者尽量减少新增的情况下,尽全力化解存量的风险项目,不会在新增方面有什么特别大的动作,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政策导向来看,无论是窗口指导还是政策文件,监管目前都没有释放出放松的信号,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还是压降的主调。”上述头部信托公司人士直言,从市场方面,房地产公司也并未从此前的止跌状态有所回升,在这个情况下信托公司再加大对相关业务的投入,迈开步子冲进房地产市场,也不是一个很明智的举措。

也有不少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已不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将方向转向了绿色金融、基础建设等领域”。

在百瑞信托研发中心研究员谢运博看来,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二手房价格指数等关键指标均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未出现明显的复苏,房地产行业发展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部分房地产企业持续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从信托行业来看,房地产信托业务相关的监管要求并未放松,信托公司仍需审慎地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严控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还是以存量化解为主,新设立的也基本都是围绕着老交易对手或存量业务展开为主,基本是盘活资产、续贷、完成项目展期的过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