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如何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成为保险业的要务之一,绿色保险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在近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透露,当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保险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积极加快绿色保险探索,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福建省、河北省、青岛市等地相继探索绿色保险、推动保险创新和应用,拓展绿色保险承保范围,绿色保险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也提上了日程。

多地绘就绿色保险发展路线图

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迎来发展机遇。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保险业不断探索绿色保险的实践路径。7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全国多地积极为绿色保险规划发展路线图。

具体来说,近日青岛银保监局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表示,未来要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探索推广建筑领域绿色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责任保险,探索依据环境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在山东省,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目前已经落地威海。

除了传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等险种,绿色保险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也提上了日程。6月末,福建银保监会提出,要完善绿色保险体系。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森林综合保险,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助力绿色保险平台化、数字化发展,深度发展碳保险、巨灾保险、生态保险等险种,提高绿色保险的市场化程度。

而在险资运用方面,河北银保监局表示,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绿色建筑领域信贷投放,积极开展绿色保险和资金运用。

可以看出,保险业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未来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过去绿色保险主要险种是环境污染责任险,但随着绿色能源和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绿色保险相关险种也越来越多。

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面仍需提升

当前,我国的绿色保险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

与此同时,各大险企正在积极推出绿色保险产品,比如,7月在高邮市林业局和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的共同推动下,江苏省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高邮。4月,全国首张“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保险单”落地青岛。

但当前我国绿色保险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的《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显示,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但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绿色保险相关业务产品类别单一、投保企业少、风险把控难。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保险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在这个发展绿色保险的关键时期,险企又该如何把握机会?徐昱琛建议,不少种类的绿色保险产品比较新,这需要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大型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一方面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这也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定位。

对于一些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把控,徐昱琛表示,这需要保险公司同相关公司紧密合作,如保险公司想要获得新能源汽车出险率、电池更换成本等信息,就需要和新能源车企进行深入合作,这样才能做好产品定价和事后理赔服务工作。

对于未来绿色保险的发展路径,叶燕斐透露,银保监会推动保险业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引导保险机构深入研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