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自湖北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全省上下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各地分批分组深入基层和群众,转换角色、换岗体验,深入践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零距离服务群众,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察民情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体察出民情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作为下基层的着力点,解民忧的第一步,民情必须“察”得全面、“察”得精准、“察”出重点,才能真正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切实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民情全面察,要心怀群众。察民情,是深入开展实践活动的关键一步,要把这一步走深走实,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跟群众坐一条板凳,和群众“打成一片”。县委书记焦裕禄亲民爱民,兰考人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安徽凤阳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驻村6年,29本“民情日记”,乡亲们评价他“跟咱亲近”。在田间地头、在项目一线、在村头院落开展蹲点式、沉浸式、立体式调研,从小问题问起、从家常话唠起,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群众困扰,真正明确群众需要我们干什么,才能为下一步拿出接地气、解民忧的务实举措打下基础。

民情精准察,要在创新中求实。随着时代变化、技术进步、群众需求变动,察民情也要创新体察方式,并在创新的体察方式中具体分析、求真务实,对准群众需要,扑下身子把民情“摸起来”。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具体到家庭、到个人,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湖北省枝江市创新性通过“湾子会”“屋场夜话”“七点驿站”等形式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创造性开展当一天村干部、当一天网格员、当一天农技服务员等换岗体验活动,在换岗体验中直观掌握民意民忧民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坚持“网上听民声”与“网下解民忧”相统一,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一条热线“听民意、解民忧”,推进“未诉先办”,真正做到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

民情重点察,要以问题为导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察民情,要重点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主观臆断、不想当然、不大而化之。真正关注到群众冷暖和需要,才能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宜昌市委前期开展的一次广泛民意调查,从1万余份调查问卷和70万件群众热线诉求中,梳理出群众“最关注、最期待、最想要、最渴望”。这些“最”即代表着民意、民情、民声的重点,摸清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明确我们要干什么,才能为下一步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提供决策参考,真正落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然,察民情只是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的良好开端。通过所察民情,拿出实招硬招,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把一桩桩针头线脑、房前屋后的小事办实办成办好,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变化和满满的暖心,真正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晓文(宜昌枝江)

责编:杨虹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