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830新规”),从未成年人实名制上网、上网时长等多方面入手,织密制度防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如今,“830新规”出台即将届满两年,“防沉迷”取得积极成效,国内游戏厂商主动响应,积极贯彻落实,探索防沉迷新举措。以腾讯为例,根据其今年一季度财报,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3年前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不可否认,国家在推动防沉迷工作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扎实而坚定的步伐,但我们也要看到,帮助未成年人“绕过”监管的黑灰现象接连出现。据调查,过半未成年人可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且可以在网上买到游戏账号。这反映了我们在“防沉迷”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防沉迷的同时更需“防漏洞”,多方协力、多措并举,才能铲除黑灰产业,让其无利可图,还未成年人一片清朗网络空间。

拧紧思想层面的“总开关”。一方面,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成为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第一责任人,多带孩子阅读书籍、户外运动,少在家里对着手机沉默不语、荒废时间;多给孩子普及诈骗新闻、典型案例,少对孩子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从虚拟世界转为真实事件;开展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

抓好制度层面的“总阀门”。国家要继续出台打击黑灰产业的政策制度,瞄准帮助未成年人绕过监管的漏洞,如“租×玩”“虚×租号”等租号平台,内置“上号器”一键启动登录游戏等。同时对游戏公司、电商平台设置“红黑榜”,对市面上游戏全产业链企业“定期体检”,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查处。

念好监督层面的“紧箍咒”。对于平台而言,“青少年模式”不能一设了之,还需要继续把“个人姓名+身份证号”两要素作为一个基础,辅助人脸识别技术,在发现疑难问题或者可疑情况时,进行人脸识别。对于社会而言,主流媒体积极传播正能量,曝光绕过监管的最新企业、手段,弘扬青年代表的优秀事迹,市场相关部门继续畅通监督举报渠道。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中找到动态平衡,还需补齐漏洞、久久为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紫薇(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