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穿梭于医院,代挂号、代取药、陪伴就诊……近年来,陪诊行业悄然兴起,成为新兴职业,不断吸引从业者和专业陪诊公司进场,其中2022年中国陪诊服务企业数量达260家。
新需求催生新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极大缓解了病患就医难的痛点,是社会需求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当前空巢老人、儿童、孕妇等规模庞大,这类群体生病时,亲人无法及时到位,自已又难以独自就诊,陪诊师的出现弥补了社会空缺;另一方面,就医程序复杂,问诊检查耗时长,对于快节奏生活和压力较大的现代人来说,一条龙式陪诊服务能够优化就诊效率,最大程度节约就医时间成本。此外,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仍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异地就医人员来到陌生环境,内心难免惶恐,陪诊师精准解决了异地就医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贴心的服务与暖心的沟通对身在他乡的患者也是一种心灵慰藉。
作为一个应需求而产生的新职业,陪诊师顺应了公众的新期待,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成长的烦恼”。比如,缺乏行业规范,权责界定不明,当出现医疗事故、信息泄露等矛盾纠纷时,患者维权困难;从业人员相关技能不足,服务范围较窄、质量层次不齐;规范性监管体系缺失,准入门槛低,价格浮动随意,可信任的陪诊平台较少,有的机构或人员甚至以“陪诊”之名,行“黄牛”、医托之实,妨碍医疗公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公众健康观念的变革,陪诊师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但只有规范前行,陪诊行业才能行稳致远。政府部门要发挥导向作用,抱着包容审慎的态度,将陪诊师纳入新职业目录,就从业资格、权责范围、收费标准等进行建章立制;执法部门要加强对陪诊机构和人员的有效指导与监管,严厉打击忽悠诈骗行为,曝光不法分子,发布风险警示,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引进评分机制,完善维权体系,多方合力净化行业生态。
加强陪诊行业规范不仅要提高行业的规范性,也要增强陪诊员专业的规范性。陪诊师在履职时,不单是跑腿,还要在了解病患情况后,拟出具体就诊方案,包括诊前提供参考建议、选择就诊科室、传递医生专业建议等,这就要求陪诊师具备专业的医护知识并熟悉医院的科室结构、就诊流程。对此,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审查管理与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备案登记制度,根据患者情况分级分类派单;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利用新兴媒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全社会对陪诊行业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此外,陪诊服务不仅限于医院,还可拓展到家庭、社区、养老院等多个领域,延伸至饮食健康咨询、疾病康复指导、心理帮助等多种服务,借助智能设备、APP等数字化手段,让用户享受到科技化、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的陪诊服务。
陪诊师是一种有温度的新兴职业,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要积极探索行业发展路径,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让其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用规范化的陪诊服务跟上老龄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满足患者所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代荣(宜昌郭家坝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