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在线使用(“拍照搜题”改为“线上答疑”)

改名了!

“双减”之下,各个校外培训机构都在忙着转型,有去搞素质教育的,有搞STEAM的,有培训父母的,有转战国外的。

这是培训机构总体的情况,不过大家应该都知道,不少机构旗下都有个拍照搜题的单独产品。


(相关资料图)

在机构整体都已经转型的情况下,这类产品的命运如何呢?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某拍照搜题产品已经从“XX搜题”改名为“XX答疑”。

我寻思这个XX搜题,和XX答疑,是不是好像也没什么区别?(捂脸)

不过,这个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要把这种拍照搜题的APP也给干掉呢?

为啥不让用?

讲清楚为啥之前,先说一个我之前看到的例子吧。

由于距离当时看到那个内容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难再回头找,所以没法截图了,但是内容我记得很清楚。

有一位宝妈,她说自己的女儿平时学习也挺刻苦,每天都学到晚上接近12点,平时成绩也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期末(是学期期末还是中考忘了)成绩比较差,大概是不及格的那种水平。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恳请大家帮忙,还放了很多张孩子平时作业、小测验的照片。

在评论里,有相当多的人告诉她,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看样子用拍照搜题的人不少),从孩子作业的照片看,她基本上都是通过拍照搜题写的,确切点说是抄的。

于是乎,在妈妈眼里每天认认真真学习到很晚的好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只知道抄作业的坏孩子。

不知道这位妈妈,心里是作何感想。

今年高考,还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一个拍高考题,上传搜题APP求答案的作弊考生。当时,这位考生怎么把手机带进考场,能搜题对其他考生有多不公平等等,还引发了不少议论。

当然,这都不是要干掉这类APP的主要原因。

在没有拍照搜题的年代,大家都以看辅导书为主,应该都知道一般最后面都是答案对吧,在做题遇到不太会的题的时候,都要按捺住去翻答案的冲动。

有的家长就会选择把答案直接撕掉,单独找个地方放起来,直到最后实在不行才让孩子看。

做题思考的这个过程,如果不是完全不会,有些地方就是那么一两个点卡住了,如何突破这些点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别看你看了答案之后恍然大悟,觉得这东西我也会,但怎么想到这个没想到的点,你还是没融会贯通。

大脑都是懒惰的,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它的所有思考都倾向于减少能量的消耗。当你看到答案时,实际上你已经放弃了对这个过程的探索。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类产品、软件什么的,会不会去看说明书、使用手册、帮助之类的东西?多数人是不会的,用到哪算哪。

当某个点卡住过不去了,要是能打电话找到客服,多数人也绝不会去翻说明书,当客服告诉你说明书XX页里写得很明白的时候,多数人的反应应该是:

别跟我说哪里写了,你就告诉我现在、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我不想也不需要寻找、不想也不需要思考、不想也不需要理解,所有一切这些“不必要”的环节都省略,你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现在我该怎么办!我只想知道这一件事!

信不信我给你差评?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大家都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弯弯绕。

但学习就是弯弯绕,需要你不停地深入思考,学习本身是反人性的。拍照搜题是符合人性的,能一下子得到答案,大脑得有多愉悦?

所以,为啥不让用这类拍照搜题的APP呢?其实双减的官方文件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因为拍照搜题是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就跟你看辅导书,直接翻答案一个道理。

那么,干掉这类APP,就和你爸妈把辅导书后面的答案撕掉藏起来,一个道理。

只有把你可能找到的一切捷径都堵上,你才有可能去干“思考”这件很奢侈的事。

当然,也只是有可能。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不会去主动思考的,因为主动思考是反人性的,太累,大家都喜欢躺赢。

那为啥还要封?

这类拍照搜题太方便了、太快捷了,它不是很方便地给你解答了一道、两道题的事,而是它潜移默化地让你本来就很懒惰的大脑,养成了更加懒惰的习惯。

既然那么轻易就找到答案了,谁还会去思考?

注意,拿到答案把道理想通,和你自己从无到有想出来,完全是天壤之别。

有人看到题目里的“学生不会的题咋办?自己想!”,会认为我是在讽刺、说反话,其实不是,我是认真的,也希望大家都能主动思考,虽然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个幻想。

尽管,即使把这类APP封了,因为人性的原因,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去主动思考,但是,哪怕多一个、两个也是好的。

再不济,大家把贡献给这类APP拼命内卷的钱,腾出来干点别的也是好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