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落下帷幕。这次会议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湿地保护修复指引方向,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主张。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可以积极发挥“城市绿肺”作用和“海绵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加快沿江生态廊道谋划建设。廊道对城市生态、文化、经济、城市美观等起着重要作用,生态廊道的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绿化结构,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多样的生活健身休闲环境。2022年,宜昌提出大力推进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积极开展岸线清理,推进生态复绿,让长江岸线绿意盎然;积极打造网红打卡地,让油库码头变成江豚观赏点、沙石码头变成灯塔广场,从昔日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宜昌的生态环境不仅得到有效改善,城市气质也在同步提升。

全面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宣教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打通园内水体与外湖相接,让湖水成为活水,不断增加生物种类,沿线布局水榭、栈桥等多种亲水空间,为市民提供别样的亲水感官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宜昌柏林河湿地公园充分利用柏临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好湿地公园原始风貌基础上,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造居民休憩、运动、娱乐的景观公园带,让市民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休闲空间。

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整治水环境、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工作,重点解决河湖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加快小微湿地生态修复,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鼓励宅基地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农村产业,把乡村旅游做成收入支柱产业。比如猇亭区就将高湖千亩荷花池和天湖风景区融为一体,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充分开发荷花周边产品,拉长“荷花经济”产业链,不仅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守护湿地,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唯有各方合力,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们对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日益追求,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景照进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晓敏(宜昌猇亭区)

责编:刘文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