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的建议”时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多所高校早已开设“恋爱课堂”,并受到学生追捧。恋爱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感情问题,让恋爱为人生添彩,让青春不再被“撞腰”。

爱情是永恒的课题,甜蜜、美好的恋情几乎是每个大学生的憧憬。然而中国人在表达感情上一向含蓄,不论家庭还是学校,恋爱教育都长期缺失,不懂爱、不敢爱、不会爱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从高中禁止恋爱到大学鼓励恋爱,这种突然的转变让大学生面对恋爱更加茫然无措。

恋爱是人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事,是情感需求、心理需求,对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甚至事关个人的长远发展。好的爱情使双方互相成就,如钱钟书与杨绛、梁思成与林徽因;坏的恋爱却使双方互相折磨消耗,如电影《万箭穿心》的男女主角。近年来,大学生因处理不好爱情问题而闹出纠纷,甚至造成恶性事件的例子时有发生。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很容易成为“恋爱脑”,把精力全放在恋爱上,荒废学业、浪费青春,或者用无底线、无原则的讨好来换取关注,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成为一生的阴影。

爱慕异性是人的本能,爱上一个人可能只需要3分钟,但懂爱、会爱却不是简单的事。爱不仅是感情,更是能力,包含识别能力、表达能力、相处能力。是爱情还是崇拜、是单相思还是两情相悦、是真爱还是PUA,清楚分辨才不会错误奔赴。即便奔赴正确,也要面临“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成长环境、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相处不仅需要独立生活能力,还需良好的沟通、包容、理解能力。真诚、自然是情感表达的关键,但技巧和方法同样重要,有的人表达爱意却总是刺痛对方、表达关心却出口冷言冷语、表达在乎却故意伪装成不屑,明明相爱却互相伤害,只能越走越远。恋爱课程通过教会大学生识别爱、表达爱、维护爱,进而提升爱的能力。

恋爱课程不能只教恋爱,更要教不爱,包括如何拒绝求爱、如何面对求爱被拒绝、如何避免感情纠葛、如何处理爱情和学业的矛盾、如何正确面对分手失恋等。学生时代的恋爱虽然美好,但多数走不动最后,毕业就面临分手,如何不因分手留下伤痛和遗憾尤其重要。同样,上好恋爱课程并不容易,老师要有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识,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只有具备处理自身感情的能力,才能给学生带来正确引导。好的恋爱课不仅是教授恋爱技巧,核心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在恋爱中不犯错、不伤痛、不遗憾,当感情受挫时候不沉沦、不颓废、不极端。

恋爱课应成为必修课,但恋爱不是必修课,不能为了体验去恋爱;不能爱情至上,不顾一切;更不能将恋爱当成享乐,一味寻求刺激。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对象,才能经营出美好的恋情。婚恋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仅靠一门课程不能完成爱的启蒙和修炼,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参与,构建多系统的教育体系,补齐缺失的人生观教育,让大学生在恋爱、择业上做出更好的选择,让青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元元(襄阳南漳)

责编:詹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