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秋风起,蟹脚痒!”恰逢中秋之时,螃蟹黄满膏肥,人们往往以蟹言谢,宴飨浓情,螃蟹成了中秋团圆宴的“主角”,吃螃蟹便成了中秋节习俗之一。目前,虽距“真螃蟹”上市还尚早,可朋友圈、电商平台等各种预售的“纸螃蟹”早已供销两旺。以蟹券形式销售的“纸螃蟹”,本是为了方便消费者随时兑换和互相馈赠,却屡屡出现虚假营销、货不符实等“纸螃蟹”乱象,显然背离了市场初衷。
“纸螃蟹”之所以横行无忌,一方面,经销商钻了“礼券经济”的空子,瞅准了“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普遍现象,大张旗鼓的打起“价格战”,使券面价格与实际付款价格相差甚远,当蟹券空转时,让买的人感觉“花小钱送大礼”,让收礼的人觉得低价转让不心疼,最后经销商再以低价回收蟹券,从始至终一只螃蟹都没有卖出,经销商也能赚得盆满钵满。针对小部分自买自吃的人来说,经销商在销售上打了“时间差”,让买券时间早于螃蟹上市时间,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验货,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另一方面,经销商抓住了消费者“好面子”“占便宜”的软肋。市场上的蟹券印有468、2688、12888等各种型号,乍一看以为是价格,实际上这些数字与售价并无关联。比如,某品牌2688型的实际售价为699元,12888型只要388元。经销商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却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需求。“一分价钱一分货,贪小便宜吃大亏”,比如5个4两公蟹和5个三两母蟹,在实体店价格近千元,同样规格阳澄湖蟹农的出货价也是五六百元,在某电商平台只要99元,其中销量最高的有5000余人次,销量达到千位以上的也有十几家。99元的价格已远低于成本价,那么重量注水,品质不优,甚至无法取货等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纸螃蟹”让螃蟹市场“脱实向虚”,一旦失控,导致蟹券超发、螃蟹滞销,不仅伤害消费者利益,伤害蟹农利益,还会影响整个蟹产业的健康发展。“纸螃蟹”异化了礼券经济,误导了蟹产业的发展风向标,让蟹农甚至整个产业从关注养殖生态、螃蟹品质等硬性指标,转向过度关注营销,从而舍本逐末。“纸螃蟹”只是礼券经济的虚拟产物,不应成为经销商钻空子的“遮羞布”,也不应成为蟹产业高品质发展的“绊脚石”,更不应喧宾夺主抢了“真螃蟹”的风头,冰冻了消费热情,扰乱了市场经济规律,淡化了节日美好寓意。
对于“纸螃蟹”乱象,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及时出台行业细则,从蟹券的发行主体、准入门槛、品质保障、流通管理、资金管控、风险防御等方面,系牢捆住“纸螃蟹”的监管之绳。作为销售蟹券的主渠道,电商平台也应加强监管,严格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资质证明、检测证明等,尤其是与销售数量吻合的养殖、采购合同,防止蟹券超发。作为消费者更应理性消费,不可贪小便宜,应选择多家网购平台进行比较,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同时,注意保留网购交易信息,作为消费维权的证据,若遇问题可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或12315、12331等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工商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吃螃蟹不仅是中秋的食俗,更是一种季节性的享受,螃蟹因肉质鲜美而让人回味无穷,承载的美好寓意也让其成为佳节的必备好礼,于情于理都应让“菊下郎君”回归产业“主角”地位,回归中秋佳节“代言人”的身份,让纵横天下、八方来财、金榜题名、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充盈整个秋季。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永妍(襄阳襄州)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