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湖北省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进企业、入社区(村)、访群众,主动作为,解忧帮困。依托湖北省内高校(党校)建设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可以以此次契机,扎实推进“一下三民”实践活动服务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三个统筹”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统筹做好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宣讲服务工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统筹活动方案。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全面统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理论宣讲、实践调研和“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任务,统筹制定“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机构和重点工作内容,列出“一下三民”任务清单和时间表,把服务乡村振兴和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整体工作安排。
统筹资源力量。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需求,注重统筹校内外专家资源、校地双方人员力量,聚焦实践基地区域的政策理论宣讲、重点农业产业培育、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统筹工作机制。着重建立校内专家协作与资源共享、学院骨干教师力量动员与激励、宣讲服务长效化等机制,保障“一下三民”服务乡村振兴和“理论热点面对面”成为社会服务常态工作。
坚持精准导向,做实“三个融合”
在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坚持“三个导向”,做实“三个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理论宣讲进乡村到基层。
坚持目标导向,理论政策宣讲与产业技术服务相融合。围绕“理论热点宣传点、专家学者实践点、为民办事服务点、基层文化建设点”的实践基地建设目标,着眼于基层理论政策宣讲,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着力于产业企业专家行动,打好“组合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服务乡村振兴应将理论宣讲、政策引领、产业指导紧密结合,聚焦理论热点,面对面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抓住技术服务关键点,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贯穿调研走访切入点,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诊断咨询。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针对目前基层理论宣讲覆盖面相对较窄、针对性相对较弱、社会服务形式相对单一、理论宣讲与技术服务脱节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可联合校内外专家开展技术服务协同,注重一线指导,将理论宣讲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既着眼于解决产业和经济发展中的思想认识问题,也着力解决理论和政策落实中的现实问题。
坚持效果导向,提高宣讲时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融合。利用“一下三民”服务乡村振兴契机,一方面精心组织骨干教师,组建宣讲团队,组织集体备课,契合农民需求,探讨多种形式,提高宣讲的时效性、针对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全员参与校内外“精读精讲”、基层理论政策宣讲的长效机制。
提升服务实效,做足“三大内功”
在实施和推进“一下三民”服务乡村振兴和政策理论理论宣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注重做足“三大内功”,不断提升政策宣传水平和示范效应。
做足“磨刀功”。注重分析省情农情,了解社情民意,研究实践基地的地方政府工作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每一次“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对每一次宣讲对谈精心备课、对每一项活动细节精心安排,务求每次活动目标明确、安排紧凑、效果良好、备有预案。
做足“调研功”。湖北农业农村疫后重振中有很多新问题、新现象,要用好每一次进乡村到基层的机会,深入开展调研,掌握一手资料,收集“冒热气”“带露珠”的素材,为推进服务乡村振兴积累有内涵的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咨政建言。
做足“宣传功”。对每一次“理论热点面对面”活动情况及时整理素材,及时总结分析,及时宣传报道,用好“湖北理论信息网”“荆楚网”等媒体平台,主动发声、积极发声,形成协同效应,提升社会影响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斌(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