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年中大促,频现消金机构补血扩融。6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厦门银保监局官网最新披露的行政许可批复显示,已批准同意金美信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美信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本次增资之后,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至10亿元。另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来,已有至少8家消金公司有补血动作,多措并举优化自身融资结构,夯实机构资本实力。

再现多家机构补血动作

官网信息显示,金美信消费金融于2018年9月29日获批开业,是全国第23家消费金融公司,旗下金融产品包括极速贷2.0(生活急用金)和生活贷等,年化利率分别介于18%-24%、4.88%-24%区间,开业至今连续三年保持盈利。

根据披露,本次增资后,该公司各股东出资金额(注册资本)和出资比例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4亿元,出资比例34%;厦门金圆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3亿元,出资比例33%;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3亿元,出资比例33%。

今年以来,金美信消费金融在资本补充上动作频频。除了此次增资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就在3月,金美信消费金融还获得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批复,该公司称,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有利于公司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自主负债能力。除此之外,此前该公司还曾获得同业拆借业务资格,并落地了收单纯台资2年期银团贷款。

针对其资本补充渠道以及后续业务发展重点,北京商报记者向金美信消费金融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是业务规模扩大的必然步骤,一方面能提升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满足相关监管条例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同样称,金美信消费金融增资一事,实则也是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稳步扩张的一个缩影,体现出消金公司积极践行合规,也反映出消金行业整体持续向好的态势,一方面能够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强化其品牌亦有加成作用,夯实资本,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展业规模空间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适逢年中大促,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消金公司也有补血动作。例如近期,平安消费金融也成功募集6.75亿元银团贷款,这是该公司自2020年4月开业以来完成的首单银团贷款募集。据了解,此次银团贷款由富邦华一银行担任牵头行及安排行,多家外资及中资银行共同参与。

此外有消息称,苏银凯基消费金融近期也完成了首单银团贷款募集,募集金额3亿元。该笔银团贷款由永丰银行(中国)、富邦华一银行牵头筹组,其中,永丰银行(中国)担任主办银行暨代理行,富邦华一银行作为共同主办行,国民银行(中国)作为贷款行。

对于该笔融资业务,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6月19日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此次首笔银团贷款共有两期,总额为15.25亿元。开展银团贷款业务,可拓宽平安消金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后续主要用于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目前,公司已构建股东存款及银团贷款在内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未来,公司还将逐步推进同业拆借等融资渠道的拓展。

补血之外要注意哪些短板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依靠股东增资、向金融机构借款,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债券和银团贷款等多类方式。除了上述消金公司动作外,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包括中原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均有相应扩融补血动作,所选渠道包括发行金融债、银团贷款、发行ABS等。

“可以看出一些消金公司做优做大的趋向,因此需要及时‘补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获批开展ABS、金融债等发行业务方面捷报频频,主要目的是多措并举优化自身融资结构,夯实机构资本实力。”苏筱芮说道。

王蓬博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年中大促纷纷补血,机构或主要还是为扩大各种分期和贷款类的业务,聚焦的场景包括业内熟悉的消费信贷、车贷、3C、医美、教育等。在他看来,消费金融机构对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都很敏感,这两项也是消费金融机构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由于自身不能吸收存款,所以除了依赖外部的ABS和同业拆借,股东增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不过,众所周知,消费金融行业最近几年竞争日趋激烈,包括医美、教育等多个支柱性消费金融场景突变,消费金融行业合规紧迫性持续增加,新进入者也在不断改变着行业格局。除了增资补血,对于后续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王蓬博认为,各类型消金机构也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例如银行系凭借低成本的资金优势以及金融从业的风控运营优势占据龙头地位,但场景渗透仍然不足,应该加速零售数字化方向的转型;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则要摆脱对其内部场景和渠道的依靠和纠葛,尽快建立起依托于自身的独立业务场景,在风控和战略方向上更加细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