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电信联盟与德勤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向善影响》报告,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但其进一步的推广仍然面临障碍。为了破除有关阻碍,使人工智能技术释放更大红利,其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报告指出,诞生于大概70年前的“人工智能”概念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自2022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较大发展以来,大量机构都在研究其潜力。该技术按照人们的需求产出文字、图像、视频的能力,使其在医疗卫生、金融、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全球94%的商界领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其企业在未来5年内的发展至关重要,67%的商界领袖看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正在加大投资。人工智能市场收入预计未来10年内能够达到1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在2031年突破2万亿美元。同时,定制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满足了不同领域的特定需求,未来还有巨大潜力对卫生、教育、能源、农业、金融等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推广仍有阻碍。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广部署使用上,除了受到投资规模限制外,还面临着诸多阻力和障碍,其中包括对合规性的担忧、技术专家的短缺以及风险管控的困难。对2000位商业和科技领袖的调查显示,尽管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情仍然高涨,受访者认为在信任、劳动力适应以及务实结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挑战需要克服。报告称,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概念验证和实验项目阶段向大规模应用阶段转变是当前的主要挑战。风险管理、治理建设、劳动力升级、信任建立、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加强标准建设意义重大。报告指出,标准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最佳实践,对于建立有效的规范体系和政策框架至关重要。当前许多组织正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从广义道义标准到具体技术指标的方方面面,意在实现跨行业和技术的适用性,进而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安全有效。其中,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共同开展的世界标准合作倡议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倡议的任务就是通过共识加强全球人工智能规范体系制定,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安全、负责、有效的跨领域应用。日前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峰会上,就通过多边合作推进了在人工智能水印、多媒体真实性、深伪检测技术等领域的标准制定。
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认为,在消除贫困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改善金融服务并优化农业实践;在实现零饥饿上,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提高农业产量,并且优化供应链减少浪费;在健康与福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并加速新药研发;在优质教育上,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助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评估;在可负担的清洁能源上,人工智能可以优化电网运行并帮助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储能;在气候行动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预测气候变化和开发低碳技术;在保护海洋和海洋资源上,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海洋监测以及发展可持续渔业。报告指出,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也将更好地全面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日报驻日内瓦 梁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