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基本面表现不佳,银之杰(300085.SZ)遭到多名重要股东减持。
9月6日晚间,银之杰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公司三名实控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以及持股5%以上股东何晔计划合计减持1.4611%公司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数日前,银之杰的董事、公司第五大股东冯军也曾抛出减持计划。以银之杰当前股价粗略计算,上述五大股东合计计划减持1422.4万股,参考市值约为1.3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金融科技服务商,上市12年以来银之杰业绩表现平平。去年,在收入减少、商誉减值等因素共同影响下,银之杰亏损2.83亿元,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发生亏损。
今年上半年,银之杰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当期公司净利润续亏4771.3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银之杰参与发起设立东亚前海证券,但此笔投资从整体上看并未给银之杰带来预期收益。今年上半年,东亚前海证券实现净利润为-7394.64万元,对银之杰投资收益的影响为-1930万元,加重了公司的业绩负担。
多名重要股东抛出减持计划
银之杰三大实控人再次计划主动减持公司股份。
9月6日晚间,银之杰公告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4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3%)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0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
同时,银之杰的另一大重要股东何晔也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4611%。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四名拟减持方均为银之杰的前四大股东。目前,张学君、何晔、陈向军、李军四人各自持有公司1.3亿股、1.17亿股、0.56亿股、0.5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44%、15.81%、7.93%、7.93%,此次计划减持的原因则为自身资金需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银之杰上市12年以来,三名实控人第二次集体减持公司股份。在此之前,三人也曾有过分别减持公司股份的行为。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5月,银之杰IPO上市,张学君等三人的合计持股比例为43.19%。此后几年间,由于股本转增、股权激励及资产重组等因素影响,2015年5月,三人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9.53%。
2015年7月,陈向军还与李军一起增持银之杰38.5万股。不过次年6月,张学君、陈向军和李军三人首次对银之杰进行减持,合计减持2060万股。
直至2020年12月,陈向军与李军二人再次对银之杰进行减持,合计减持326.6万股,使得三人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4.83%。
最近一次减持则是在去年3月,张学君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380万股,三人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至34.3%。
不过,从质押情况来看,银之杰的三名实控人中,张学君和陈向军并未将所持股份进行质押。截至今年6月末,李军所持公司股份中,已质押1800万股,质押率约为32%。
此外,在四名股东抛出此份减持计划前,上月末,银之杰的董事、公司第五大股东冯军也计划减持,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3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5519%,目前冯军的持股比例为2.21%。
以银之杰当前股价粗略计算,上述五大股东合计计划减持公司股份1422.4万股,参考市值约为1.38亿元。
上半年三大核心业务收入齐降
股东密集计划减持的背后,是银之杰基本面表现不佳。
资料显示,银之杰主营业务包括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业务,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为公司核心业务,2010年3月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次年,银之杰就增收不增利,且这一状态延续三年。2010年至2013年,银之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0.96亿元、1.01亿元、1.1亿元,净利润0.34亿元、0.21亿元、0.18亿元、0.14亿元。
直至2014年,银之杰通过重组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公司盈利能力才得以回升。2014年至2016年,银之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6.2亿元、9.38亿元,净利润0.28亿元、0.73亿元、0.81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7年银之杰的业绩再次出现较大程度下降,此后几年间虽有波动但整体依旧处于盈利能力微弱的状态。2017年至2021年,银之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8亿元、12.99亿元、11.81亿元、13.9亿元、11.88亿元,净利润2223.85万元、3575.07万元、491.79万元、2085.83万元、-2.83亿元。
其中,2021年银之杰在上市后出现首亏,主要原因就包括此前收购的亿美软通业绩不佳,公司对其计提商誉减值约1.32亿元。
日前,银之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为-4771.32万元、-5226.34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9.38%、25.25%和25.03%。
对于上半年业绩再次出现下降,银之杰表示主要因移动信息业务及电子商务业务受综合成本提升及行业竞争影响,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所致。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银之杰的三大主营业务中,金融信息化业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63.04万元、2.62亿元、1.86亿元,同比减少1.8%、20.2%、21.96%。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东亚银行联合银之杰等多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东亚前海证券,2017年底东亚前海证券正式对外开展业务。
然而,此笔投资并未对银之杰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在银之杰核心业务收入下降的基础上,加重了公司的业绩负担。据银之杰披露,2018年至2021年,东亚前海证券的净利润分别为-5609.21万元、235.29万元、4316.69万元、-5754.36万元,对银之杰的投资收益影响分别为-1464万元、61.41万元、1126.66万元、-1501.89万元,四年下来的投资收益合计为1777.82万元。
今年上半年,东亚前海证券实现净利润为-7394.64万元,对银之杰投资收益的影响为-19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