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一列装满3300吨原煤的列车,驶向大唐山西公司,检查、引导、入站、卸煤,各项步骤有条不紊。
由于气温下降,用能需求攀升,每年冬季都是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入冬以来,主管部门和能源企业积极抓生产、强运输,持续提升能源保供水平,助力经济稳增长。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能源供应总体稳定,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高。
推动煤炭油气稳产稳供
煤炭是我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雪后的宁东大地,室外温度低至零下10摄氏度。国家能源集团宁东铁路机辆段火车司机陈志平操控着机车远程智能控制装置,牵引一列长752米、连挂53节车厢、装载4972吨煤炭的重车缓缓驶入宁夏煤业煤制油化工公管公司配煤中心卸煤沟解冻库。
宁东铁路是“西煤东运”的主力军,承担着宁夏及周边省份煤炭、建筑材料、油品、煤化工等产品运输重任,年运输能力6500万吨左右。面对繁重的运输任务,国家能源集团加大设备技术改造,积极打造智慧铁路运输体系,为能源保供提供强大运力支撑。
王宏志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煤炭稳产稳供。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加快推进储备煤矿建设,增强供给能力和弹性,全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近期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过30天,迎峰度冬电煤供应充足。同时,统筹推进煤电项目建设,夯实兜底保障作用。
天然气是冬季能源保供的关键品种。近日,在淮安新奥智能运营中心平台上,一条天气预报信息弹窗引起值班人员注意:未来3天,淮安地区将降温3摄氏度至5摄氏度,预计居民用气量将增加15%;当前居民日用气量83万立方米,工业用气量日均52万立方米,应急储备站储备气量维持80%仓位。
“这套智能运营平台结合了历年运行数据和用户用气实时数据,基于智能算法精准预测采暖气量,对于提前做好气源筹措帮助特别大。”淮安新奥总经理卫清说。作为国内重要的天然气服务运营商,新奥能源已在260个城市燃气项目上马了智能运营平台,基于过往运营数据,利用智能算法提前预测冬季保供运营难点,自动生成专项保供方案,科学实施气源调度和管网调峰,确保气源供应平稳。
上游产得出,是下游供得上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川渝天然气和大庆、胜利页岩油开发,统筹提升油气采收率。全国原油产量连续6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
让新能源发得出送得走
在银装素裹的辽宁大地,龙源电力辽宁公司900多台巨大的风力发电机错落有致地屹立在山峰和平原,迎着北风满速发电。12月1日,该公司迎来了历史性时刻——所属16家风电场全部启用“无人值守”模式,实现了统一调度全新运营模式。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跃升发展,成为电力保供生力军。王宏志说,我国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进“三北”荒漠化防治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当前全国风电装机约5.1亿千瓦、光伏装机约8.4亿千瓦,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与此同时,重大水电项目有序推进。一批重大水电项目核准建设,澜沧江托巴项目、黄河玛尔挡项目建成投产,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全国水电总装机4.35亿千瓦。
电力发得出,还要送得走。我国持续优化全国电力流向布局,积极协调推动内蒙古“沙戈荒”大基地外送支撑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等跨网输电工程,建成投产武汉至南昌、张北至胜利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陕北至安徽、甘肃至浙江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加快推进闽赣等10余项电力互济工程。
输电线路是否畅通,关键看运维。当冬季雨雪冰冻天气来临时,输电线路极易覆冰。如何在恶劣天气下,守护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传统方法是靠人工巡视或是现有在线监测装置,但雨雪天气下能见度低,作业难度大。
±800千伏金塘线线路全长2100余公里,是“西电入浙”三大特高压输电线路之一。近日,在浙江安吉陈落山地区,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在线路基塔上新安装了具备透雾功能的“红外热成像+可见光”双光监测装置,实现了低能见度天气情况下输电线路覆冰情况远程清晰可视,为今冬电力供应增添保障。
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来骏表示,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并非冬季专属,输电线路可视化水平提升,对于全年、全时段实时掌握大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大有裨益。下一步将全力推动特高压重要输电通道运检技术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全力保障重要输电通道安全运行。
确保用能高峰“不掉链子”
夏冬两季是每年能源保供最关键的时期。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最大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多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我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保障更加有力有效,这得益于保供“工具箱”越来越丰富。
为保障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不“掉链子”,我国除了加大电源、电网建设改造力度,以及保障电煤供应等常规操作外,还解锁了增加储能调节能力、区域电力互济、虚拟电厂等更多新技能。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速,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截至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国家能源局积极引导各地科学建设并合理调用新型储能,在传统电力保供手段基础上,推动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电力互济方面也有新动向。闽粤联网工程作为连接福建、广东两省的电力大动脉,实现了两省间电力互联互通与余缺互济。福建、广东两省产业结构不同,日用电特性、月用电特性等也存在差异,电源结构和用电特性具有极强的互补性。通过闽粤联网,两地季节性送电电力可达50万千瓦至2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一座大型火电厂的建设,大幅降低保障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建设成本。
截至12月15日,闽粤联网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有效提升了两省电力保供能力,输送总电量相当于27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要强化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保障能源安全这根弦。”王宏志表示,要密切跟踪全国能源形势,针对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等尖峰时段、重点地区,进行前瞻研判,做实做细保供方案、应急预案。 (经济日报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