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首钢股份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旗下迁钢公司与多家受让方签署《碳排放权交易协议转让合同》,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转让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截至公告披露之日,迁钢公司已与各受让方签订了相关转让合同。本次转让完成后,预计影响公司利润约1亿元至1.2亿元。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根据《方案》,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于今年起纳入碳市场。针对上述三行业的扩围工作将分为启动实施(2024年至2026年)和深化完善(2027年起)两个阶段。

“这一扩围工作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起到重大的引导作用,会激发碳交易市场的活力和交易量。”金辰股份常务副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促进行业低碳转型

根据《方案》,将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

在管控范围方面,水泥、钢铁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电解铝行业管控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

“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对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近年来,钢铁行业通过节能与工艺创新,在加工深度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吨钢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开展碳交易是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能激发企业自主减排的内生动力。”首钢股份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首钢股份已经进行了碳交易的实践。根据上述公告,首钢股份本次转让标的为迁钢公司持有的150MW CCPP发电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以下简称“迁钢公司CCPP发电项目”)产生的CCER。 首钢股份旗下迁钢公司CCPP发电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2015年获得发改委成功备案。根据迁钢公司与各受让方签订的《碳排放权交易协议转让合同》,本次共计转让CCER总量148.7169万吨。

金隅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对于水泥行业而言,碳市场扩容将优化行业产能结构,促使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等。

在实施配额管理方面,《方案》明确,在启动实施阶段,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实施配额免费分配,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在深化完善阶段,对标行业先进水平优化配额分配方法,推动单位产品产量(产出)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企业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额外的碳配额获得收入,为企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还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绿色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和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上述金隅集团人士说。

相关企业积极响应

碳交易市场扩围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挑战。“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企业需要建立数据、配额、交易管理等制度,还需要强化数据质量,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隅集团方面表示,企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减产、减煤、减污、履约等多维度的限制和要求,间接提高了行业门槛。碳交易市场扩容对于相关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创新研发都提出了挑战,在碳资产管理方面,对于企业低成本履约、碳资产保值增值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在《方案》发布之前,相关企业已经进行了积极准备。据首钢股份介绍,公司在2021年成立了绿色制造委员会,2022年成立了低碳管理中心,专职负责低碳管理相关业务。公司还建立了首钢产品因子数据库,形成了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方法,开展了钢铁生产全流程LCA数据采集系统和智慧碳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了钢铁生产碳排放和钢铁产品碳足迹数据可视化。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公司综合应用低碳技术与低碳资源优势,打造长流程低碳产品专线,目标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30%至50%;在生产制造全流程推广应用成熟先进的节能技术,积极探索前沿减碳技术,2023年首钢股份各工序共计开展节能降耗项目51项,挑战工序极致能效,实现节能降碳。

金隅集团方面表示,公司旗下冀东水泥将优化产能结构作为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大力推动产能升级,着力构建以水泥生产为核心的绿色建材产业园、智慧绿色供应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物流运输效率等,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建立包括超低排放、能效、碳排放在内的“绿色标尺”。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了23条熟料生产线的产能置换公示公告工作,置换后新生产线能耗、碳排放强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现源头控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