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经过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的开市启动仪式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本次碳排放配额的开盘价为48元/吨,在正式开盘后的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就已撮合成交,价格为52.78元/吨,成交量达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盘中,碳价格涨幅一度扩大至10%触发交易限制。截至上午收盘,碳排放额最新价格为51.00元/吨,涨幅为6.25%。

截至今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10.4万吨,累计成交额约2.1亿元。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天这个涨幅是正常的,大家有很大的热情,又有人托市,所以这个涨幅是很正常的。”

首批电力企业排放超40亿吨

据悉,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覆盖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代表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将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而本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也明显带动了A股电力行业板块的涨幅,7月14日,东方财富电力行业板块突破201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达12518.62,较今年低点涨幅达32.41%。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7月14日举行的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2017年末,经过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重在减排而非投机

本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对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性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意义重大,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可积极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碳量有据(碳排数据)可依、有据可查、有据交易的动态碳量交易活动的实施,作为一个全新的以碳量为交易单位的金融交易系统的产生到日趋完善,会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和治理等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以及推动作用。”

韩晓平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这之前已经有8个地方(包括7个省和深圳市)在做,现在就是让全国再认识碳交易,从资本方面来讲现在积极性是很高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投资标的,虽然现在离2060年还有40年时间,但企业、媒体发出了很高的声音,就使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不过,交易成本过高也会引起排放企业的担忧。

“碳中和这个市场和一般的市场不同,这是一个需要逐年减少的市场,因为这个中和的量是越来越少,节能减排水平越来越高,未来排放也会越来越低,最迟到2060年碳中和了就不能交易了。所以这是一种功能性的市场,它的主要的功能还是促进我们节能减排,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交易成本不能大幅度增加,如果成本涨得太快,就意味着企业要拿更多的钱来购买,就会增加交易成本。增加是应该的,但未来如果还是动不动就涨停板企业就有点害怕了,我们的初衷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投机市场,而是通过这个机制去解决问题。”韩晓平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