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甩卖电站的晶科科技宣布将布局制氢领域。

近年来,晶科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释放出下坡信号,为迎接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近一年时间里,晶科科技开始频繁通过卖电站“及时止损”。

但从晶科科技2021年的一季度财报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变动-356.34%;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变动-0.24%。似乎卖电站并没能“力挽狂澜”,晶科科技的净利润和营收继续下跌。

频繁甩卖电站

4月30日,晶科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鄱阳县晶科电力有限公司 100%股权出售给山东水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为2.8亿元。

时隔不到一个月,5月22日,晶科科技再发一则关于对外出售电站资产的公告。内容表明,公司全资子公司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左云县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和江苏旭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湖北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合计为4.68亿元。

一个月内两次出售电站究竟事出何因?对此,晶科科技均统一表述称,“本次交易有利于降低存量补贴电站的不确定风险,可为公司开发建设新的平价光伏电站储备资金,有利于公司逐步提高自持电站中平价光伏电站的占比,符合公司持续优化自持电站结构和收益质量的战略安排。”

2020年开始,晶科科技便开始了甩卖电站计划。据其财报披露,2020年其共签署电站转让协议约222MW,完成电站交割约129MW,并以此方式回流资金3.98亿元(含以前年度电站出售在本报告期内的回款)。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晶科科技共收到国家电费补贴回款12亿元,较上年增长52%。现如今,国家补贴力度逐步减小,昔日依赖补贴的晶科科技无疑面临着诸多不确定风险。而近期晶科科技频繁出售电站,是否与补贴减少直接相关?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目前整个市场尤其是央企和国企,对于新能源资产尤其是光伏资产的增长需求火热。我们认为,今年(2021年)是一个很好的出售电站契机。”晶科科技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公司的整体规划是新增平价项目开发投建和存量补贴电站转让并行推进。一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加速布局优质项目;另一方面,有节奏地置换出一些带补贴的存量资产,来持续优化自持电站结构和收益质量,从而为公司股东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

针对补贴问题,晶科科技表示,存量补贴电站的国补欠发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会对存量补贴电站的现金流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于晶科科技而言,更好的现金流和资产质量是目前衡量是否持有这个电站非常重要的因素。

业绩下滑,股价走低

据官方介绍,晶科科技作为一家清洁能源服务商,主要从事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业务,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转让等环节,以及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电站运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

截至2020年末,晶科科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持有各类光伏电站共337个,总装机容量约3.08GW,其中集中式电站规模约 2.26GW,分布式电站规模约0.82GW,2020年度总发电量34亿千瓦时。

相较于2019年末约3GW的累计装机容量,晶科科技的装机规模小幅提升,但自2019年起,晶科科技的营收和利润便开始走向下坡。

2018年至2020年,晶科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66亿、53.40亿、35.88亿,同比变动74.34%,-24.42%及-32.8%;净利润分别为9.02亿、7.29亿和4.76亿,同比变动31.30%,-19.18%和-34.71%。

2020年晶科科技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34.20%;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下降32.88%。分业务来看,发电业务收入28.82亿元,同比下降2.57%,EPC业务收入6.42 亿元,同比下降73.04%。

“主要受疫情影响,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受订单获取、施工进度及并网时间延迟影响,EPC 业务收入同比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导致 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对于2020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晶科科技在其财报中解释道。

但事实上,晶科科技的二级市场情况也不乐观。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自2020年5月起,晶科科技的整体股价走势呈现震荡下跌态势,2020年5月29日,晶科科技收盘报价9.87元/股,2021年5月25日,收盘报价跌至每股5.52元,近一年时间内股价跌幅达44.1%,报价逐渐逼近发行价4.37元。

2021年,晶科科技又面临原材料涨价的局面。对此,晶科科技方面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整体供应链情况,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水平,上游厂家的短暂涨价超出合理价格。对此情况,公司在做预测和跟踪分析,对电站项目的建设周期做实时调整,并把握投资和EPC的整体节奏。另外就系统成本考量上,不仅局限于供应链端,同时晶科科技也有设计院在推动设计和工程管理的降本,在确保今年目标的情况下,把成本做到最优化。

或许是为了“挽救”不尽如人意的业绩和股价,晶科科技选择了在卖电站“节流”的基础上增加“开源”,着手布局氢能领域。近日,晶科科技CEO金锐表示将会布局绿电交易、碳交易、光伏制氢等新兴产业,践行零碳愿景。

布局氢能充满挑战

氢能领域对于光伏行业来讲并不陌生,作为双碳目标下的风口,除晶科科技以外,隆基股份、中石化、中石油等多家企业也已纷纷在氢能业务上有所动作。近日,吉电股份也发公告表示,拟成立主营氢能业务的有关公司。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被称之为未来的终极能源主要依靠“绿氢”能源,不是传统产业的“灰氢或蓝氢”,而光伏制氢、风电制氢等的“绿氢”也在“30·60双碳”目标的重磅推出下被赋予了重任和更大的零碳减排意义。

从二级市场来看,氢能源行情的确风生水起。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氢能源概念整体拉升,近一年累计涨幅达47.11%。

不过祁海珅也提示到,就目前“绿氢”行业实际情况而言,还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条件和基础,利用弃光、弃风的电力或者局部地区发电成本低于0.25元/度甚至0.2元/度以下的“绿氢”,才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为电解水制氢的电费成本会达到70-80%左右,占比较高,因此,电解水制氢最重要的成本在于电费,用电的成本决定了氢气的成本”

祁海珅认为,目前“制氢环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卡脖子”问题出现在中游环节的“储氢、运氢、加氢”上。加氢站和下游的应用端体量小和数量少、匹配不均衡,造成氢能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这种危化品的属性也制约着“制氢-加氢一体化”发展,国内氢气运输管道几乎空白,而高压汽运氢气的运输半径在50公里以内的经济效益是很好的,超过200公里就经济性就差很多,这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当然也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绿色金融及低碳经济资深顾问徐楠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氢能产业体系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和挑战,首要的是制备的清洁性,碳中和目标需要大规模开发的是绿氢、而非蓝氢、灰氢。此外,储运加的各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能耗、技术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挑战。

此外,徐楠也讲到,氢能概念走高,是受到双碳目标的真实激发、不是虚热,但囿于氢能大规模应用的产业基础处在比较早期的探索阶段,预计资本涌入后的短期承压是难以避免的。行业需要抓住这一利好,也要避免陷入话题效应,切实推动绿氢大规模应用的尽早实现。

基于光伏制氢的现实情况,加之近年来的业绩下滑预警,眼下晶科科技将如何入局热门板块氢能?

对此,晶科科技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在与电规院、水规院保持定期沟通,同时加强与外部龙头企业的合作。现在我们也在跟一些合作方做试点,例如公司与美国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光伏制氢等方面的合作,与山东胜利油田探讨光伏制氢项目等。目前光伏制氢真正的商业模式和收益回报还未成熟,对于公司而言,当成本和收益达到预期时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制氢业务,目前上述业务尚处战略布局阶段。

而晶科科技能否凭借入局氢能“扭转乾坤”,《华夏时报》记者也将会持续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