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张文宏作为话题主持人,与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蒋华良、董晨共话生物医药产业。

中新网消息,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4日下午在上海开幕。在圆桌讨论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持话题讨论,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

张文宏: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期待

张文宏在主持话题讨论时说,最随着中国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的期待,“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

陈凯先:从仿制为主逐渐向自主创新发展

陈凯先表示,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走过了从仿制为主逐渐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过程。

他表示,过去我们国家的新药研发能力薄弱,后来中国实施了推动创新药物研究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新药研发。

他表示,全世界一年研发成功的新药大概有几十个,多的年份七八十个,少的年份三四十个,而目前中国能够达到一年研发二三十个新药的水,可以说我们在整个国际新药研发中已经达到相当强劲的发展态势。

蒋华良:AI制药不会取代人类制药

在制药领域,AI(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

蒋华良说,AI肯定是今后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但它不会取代所有,包括人的经验。

但另一方面,他指出,如果不掌握AI技术,永远做不过人家。

董晨:科学没有边界

“科学是没有边界的”,董晨在讨论中说。他表示,实际上我们不仅有人类健康共同体,我们还有科学共同体。

他表示,我们的(生物医药)产品不仅是为中国人制造的,也是为世界大众。中国的创新目标不光是为了中国的病人,不光为了解决新冠疫苗等挑战,我们是为了全人类能够走出疫情,“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是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