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正式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就是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

据航天科技集团官方消息,当前,我国正在按计划推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这一重大工程,今年7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会发射火星探测器。

据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天问一号”任务计划通过实施一次发射,实现多个工程目标,包括火星环绕、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巡视勘查。

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

火星探测器包括环绕器、着巡组合体两部分。着巡组合体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巡视器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环绕器绕火星飞行,为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并伺机进行环绕探测。

本次任务共搭载13种有效载荷,其中环绕器7种、火星车6种。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强调:“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没有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起点设置很高,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自信。”

包为民表示:“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7分钟’。再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

进入、下降、着陆这个过程很短,但也是最凶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尤其是火星、地球距离遥远,最近的时候也有5500万公里,最远则可达4亿公里,信号传输一来一回最快也得6分钟,实际上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完全只能靠自己实现。

据介绍,今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欧洲与俄罗斯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游车已经宣布推迟发射,仍将坚持今年发射的,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还有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的“希望”火星探测器。

火星探测可以说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如果实施成功,可进一步缩短美国、俄罗斯、欧洲在深空探测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国空间探测器的研制水平,推动我国在行星探测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全面发展,使我国跻身国际空间探测领域先进行列。

今年“中国航天日”期间,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我国当前正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深空探测工程实施。

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行星探测的“问天之旅”将包括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探测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