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双碳经济在我国快速升温,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研究如何按期实现本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任务。

在中国环保产业“一带一路”格局的重要节点四川,当前,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26%,成为全国人均碳排放最低的省份之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就率先出台了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近年又出台了四川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集中破解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目前已培育规上节能环保企业超过1000家,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在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彭勇表示。

其省会成都,则在2019年首次引进中国环博会落户,连续3年搭建起广阔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汇聚智慧创新的环保产业精英,助力四川环保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国内双循环大市场。

“成都乃至四川有先天条件,它的清洁能源占80%-9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成都乃至四川甚至可以在2050年就可以实现碳中和。”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

成都的减碳探索

据了解,在四大能耗的范围中,成都第一能源生产占18%,工业生产占30%,交通运输占28%,建筑服务占24%。

从排放来看,成都2019年的总排放量是5796亿吨,其中煤品只占18%,燃油占50%,天然气占26%,电力只占10%,这给未来的碳中和和碳达峰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因为碳排放最大的是煤,而四川只有15%的煤品;成都只有金堂一个燃煤电站,仅作为调峰调频存在;工业在占了30%的碳排放量,也计划用30年到35年左右的时间,将四川6个高碳的石化工业、化工工业、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锁定,并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和相应的措施,去逐步的解决。”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欧洲氢能源燃料电池的理事长雷宪章表示。

相对来说,较为难调控的则是燃油车。燃油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煤基本上不相上下,但和煤不同,燃油车在不停地增长。

“我们能不能制定一个时间表,在35年之内逐渐用新能源替代燃油车,我们有35年的时间来产业布局,来安排现有的燃油车的改造和升级,同时要制定提倡清洁出行的相关政策,和鼓励零碳出行、零碳行车的政策。也要建相关配套的加氢站和充电站,规划相关的运输渠道,包括液氢、有机物储氢、管道储氢等。35年的时间,我相信成都市有这个条件完成这一点。”雷宪章表示。

贺克斌则认为,以成都为例,低碳经济应引导合理需求,提高能效,优化用能结构、用能复合。

“在城市这一级,要做无废城市和循环经济,这是未来对环保产业的一个新的推动力。在当前的消费水平下,如果能实现1%的节能,就可以减全国1亿吨的二氧化碳;而无废社会包括固废、废水、废弃、废热,能实现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从物质循环利用,到碳中和,迈向无废社会,这里面节能减碳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

此外,当前,成都有有24%的能源是建筑能耗。在雷宪章看来,配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屋顶光伏的政策,能诞生许多负碳建筑,加上地热,引进相关技术储存能量,建筑的排碳就较快较好地得以实现。

“成都市可以走出一条顺应能源革命方向,符合省情、市情,惠及成都两千多万人民的经济、环境双赢的碳中和之路。”雷宪章表示。

四川样本

从整个四川来看,清洁能源占比较高,预计到2025年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能够超过90%;2030年,四川的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能达到1.9亿元。

“2030年是绿氢,电解水制氢的转折点,当电价达到1毛钱左右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制的氢比天然气制氢,比煤制氢更便宜,绿氢和电解水制氢在四川大有可为,比如说水电制氢,光伏制氢,可以将其变成氢化工,变成氨,或者是甲醇等能源,最后逐渐替代天然气。而且四川的天然禀赋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绝佳的场景。”雷宪章表示。

在他看来,这个产业拥有着绝佳的前景,一个优势在于,新能源、氢能的汽车行驶成本较低,制氢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则认为,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

近年来,四川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不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试点推行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投资机制,全省绿色发展动能有效激发,呈现生活环境日渐优美,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产业也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生态环保产业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生态环保产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当前,四川深入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十三五’以来最好的水平。”彭勇表示。

当前,实现绿色发展,助力减排降碳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战略,是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行动和应有担当。

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原正司级巡视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谢极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广大中小企业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

“希望广大的环保产业的企业能够把握新机遇,担当作为,努力创新,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实现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希望四川省和成都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工作变化的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李高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