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场战争被视为二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是决定世界命运的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苏联投入了进300万兵力,而德国也投入了150万以上的兵力,双方发了疯一样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增援。这一场战争到底有多激烈?双方为什么坚持夺取斯大林格勒?为什么德国会输?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战争。

战前情势

如图,在战争发生前轴心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很大了。地中海成为轴心国的内湖,从西班牙一直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全部为轴心国所控,突尼斯至尼罗河附近(距尼罗河不足97公里)的广大地区也为纳粹所控,纳粹德国的部队还守卫者着挪威北部,南至埃及,西至大西洋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细亚的伏尔加河南岸的广阔地区。德国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至苏联边境,再想扩张那就只能与苏联开战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那就是与苏联开战。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即纳粹德国就率领仆从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自此苏联和德国正式开战。基辅会战,德国包围了苏联部队,一举俘虏了65万人。之后德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苏联,直到在莫斯科保卫战碰壁。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首次胜利,这一场战争过后德军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德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不能满足前线部队的需求,如果再得不到石油,那么德国就要被迫停止战争。德国迫切需要石油,而苏联迫切需要一场能鼓舞人心的战争,双方都在准备一场大规模会战,以便可以争夺到战争的主导权。

斯大林格勒掌握苏联内河航运干线,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而且斯大林格勒还是苏联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内还有一个拖拉机厂。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拖拉机厂,这家拖拉机厂和平时期供应全国一半以上的拖拉机,战争时期长期生产坦克等军用器械。而且城市西部、南部是富饶的库班河流域(粮食重要产地)和高加索地区(石油、煤炭重要产地)。最关键的是乌克兰被占领后,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的唯一交通咽喉。因此希特勒决定对斯大林格勒发动战争,并且要拿到高加索地区的石油。

蓝色行动

在开战前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希特勒为什么分兵?希特勒嘱咐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很明显,希特勒非常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尽快拿到石油。按理说希特勒应该全军攻打高加索地区,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全军攻打高加索,反而是将军队一分为二,也就是所谓的蓝色行动。蓝色计划作战安排如下:

A集团军群:指挥官为利斯特元帅,下辖之一装甲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空军第四航空队,战略目标为高加索地区。

B集团军群:指挥官为博克元帅,下辖第四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空军顿河地区航空队,其战略目标为攻占斯大林格勒以及掩护A集团军的北翼。

二线部队:匈牙利第二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战略目的为增援A、B集团军。

上述总兵力为:60个德国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43个师是附庸国的部队、1200多辆坦克、17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640架作战飞机。

希特勒急需石油,但是并没有集中部队攻占高加索地区,反而是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高加索地区,一路进攻斯大林格勒。不得不说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希特勒的脑袋,以至于希特勒下达分兵的命令。两线作战自古就是兵家大忌,希特勒的决定最终导致德国军队迎来惨败。

斯大林格勒战争爆发

5月17日,A集团军群下辖的德国之一装甲集团军向苏联红军发动攻击,就此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争的序幕。6月28日,B集团军群下辖的第四装甲集团军才能够库尔斯克发动攻击,一直向斯大林格勒挺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线爆发,而苏联的朱可夫临危受命开始指挥苏军做出防御部署。

因为B集团军群的先锋为装甲集团军,而且又是在平原地带,所以B集团军群推进速度非常快。但是B集团军群的胜利冲昏了希特勒,希特勒认为攻打斯大林格勒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所以就让第四装甲集团 *** 为A集团军群,然后前往增援之一装甲集团军。由于第四装甲集团军被调走,B集团军兵力不足,所以前进的速度也放缓了许多。这就给苏联一些准备时间,苏联让苏军修筑工事,并且迅速到达作战地点。

苏联的防守体系为:赫鲁晓夫为指挥官,下辖第62、63、64集团军以及西南方面的第21、28、38、57集团军的残部,坦克之一军、坦克第四军、空军第八集团军、伏尔加河区海军舰队。苏联对德军对比为:人力对比1:1.2,坦克对比为1:2,飞机对比为1:3.6,火炮对比为1:1。看装备德军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但是苏联是守城部队,可以依托有利地形来阻击,所以双方实力都差不多。

A集团军群攻打高加索比较艰难,希特勒认为决定高加索命运的就是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争是否能取胜,因此又把第四装甲集团军调回来了。如果之前没有把第四装甲集团军调走,那么B集团军群可能会更早到达斯大林格勒,可以趁苏联还没来得及就发动战争,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希特勒这一昏招也保守诟病。

之后双方就陷入了拉锯战,A集团军群因为缺少足够的燃料,装甲、坦克都很难前进一步。而B集团军群遭到苏军强烈抵抗,一时半会也攻打不下。最后希特勒决定从A集团军群中抽调9个师,并且把这9个师全部加强到B集团军群。双方把能动用的力量都动用了,飞机、火炮把市中心炸成废墟,德军的装甲军行进困难重重,最后只能和苏军展开巷战。

巷战惨烈到什么程度?惨烈到红军战士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的平均存活时间也不足3天。德军第六集团军的一名军官写道:双方为了争夺一间房屋、车站,有的时候占领了卧室却还要占领厨房,双方为了争夺一堵墙都能展开激烈的战争,围绕着火车站双方能反复争夺13次。而且两军士兵非常接近,甚至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决定世界的高地

斯大林格勒能决定高加索的命运,高加索能决定这场会战的命运,这场会战的命运能决定世界的命运。那么决定斯大林格勒命运的是什么?是马马耶夫岗!可以说马马耶夫岗不光能决定斯大林格勒的存亡,甚至都能决定历史的命运。如图,这是斯大林格勒的城市规划。

中间有一块明显的凹陷区,那就是马马耶夫岗的所在地。这个小山岗是城市的中心位置,也是城市的更高点。站在山岗之上能俯视整个斯大林格勒,更能眺望伏尔加河。如果德军占领了这个山岗,那么德军的火炮将能轰炸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市内的任何据点,而且苏军的部队集结点、增援部队、部队动向都会被德军掌握。而且这里距离城市中的工厂区不足10公里,也就是说德军夺取斯大林格勒只需要向前推进10公里。放弃这座山岗,那就意味着放弃斯大林格勒,因此苏军和德军围绕这座山岗展开了激烈争斗。

9月15日,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岗。随后苏军精锐第13近卫步兵师就开始收复山岗,24小时内部队死亡率高达30%,山岗周围的火车站在6个小时内易手14次。9月16日太阳升起的时候,满编1万人的步兵师被打的几乎完全崩溃,之后苏军不断增援,誓夺山岗。在这个山岗,苏军投入了3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3个统帅部的炮兵团、3个近卫火箭炮团(喀秋莎火箭炮)。战争从9月15日延续到11月中旬,之后的冲击和反冲击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二月。战争结束后,这座山岗的弹片密度为每平方米500-1250快。

苏联重拳出击

双方一直胶着时,苏联的朱可夫制定了反攻计划,也就是要形成一个“拳头”,然后重拳出击。苏联反攻部队共有110万人,更是配备了最新款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在1942年11月19日凌晨,两千多门火炮开始轰鸣,苏联的反功计划正式开始。苏联的反攻十分凶猛,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请求把第六集团军撤出斯大林格勒,避免被苏联军队包围。而不可一世的戈林元帅保证说空军可以搭建一条空中桥梁,满足第六集团军的空中补给。第六集团每天需要700吨军事物资,而当时德国的空军更高上限仅为300吨,完全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

希特勒听信戈林的计划,让第六集团军坚守阵地。但是随着天气的转变以及苏联的防空火力加强,德国空军的供给能力急剧降低,最终只能满足第六集团军10%的供给。希特勒下令让第六集团军坚守,并且让曼施坦因杀出一条血路,然后与第六集团军会师,继续攻打斯大林格勒。

曼施坦因发动了“冬季风暴”的反攻,事实上谁都知道冬天根本打不过苏联,德国的几次战败基本上都是在冬季战败的。曼施坦因疯狂攻击苏联防线,而第六集团中的成员也劝指挥官(保卢斯)突围,可惜指挥官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后撤,放弃了这一宝贵的突围机会。之后曼施坦因的反攻计划失败,而第六集团军指挥官选择了投降,自此第六集团军覆没,斯大林格勒会战也进入尾声。

战争影响

希特勒过于高估自己,将分散,而且后勤补给困难,这些原因都是德国战败的原因。但是苏联也不轻松,这场战争是无数人用献血浇筑的胜利。双方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兵力超过两百多万,而德军的损失为七十多万,苏联的一些部队伤亡百分之七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超大的绞肉机。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覆没以后德军的元气大伤,以至于之后苏联获得了战争的主导权,希特勒的计划也就此破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