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持续爆表的通胀数据和缓慢增长的就业指标中间,美联储这一次的决策实属艰难。
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和保持购债规模基本都是市场的意料之中,不过,大幅提升通胀和加息预期,多少还是有些意外。这似乎意味着,美联储也对通胀有所警觉了。
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在经历了两天的会议之后,美国东部时间6月16日,美联储公布了6月的货币政策声明,维持基准利率在0%到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同时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也保持在1200亿美元。
不过,面对当前市场资金过度充裕的情况,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协议的利率上调了5个基点至0.05%,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0.15%。
比起上述两项政策,真正令市场意外的是,在当天一同公布的美联储经济预测中,美联储大幅上调了对今年通胀的预期,上调至3.4%,比3月份的预测高出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但美联储会后声明则继续表示,通胀压力是“暂时的”。即使上调了今年的通胀预期,该委员会还是认为,从长期来看通胀率仍将趋向美联储2%的目标。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的讲话,他表示,最近消费者价格的上涨可能是暂时的,但警告说,这种上涨最终可能比预期的更高、更持久。
“随着重新开放的继续,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大而迅速,瓶颈、招聘困难和其他限制因素可能会继续限制供应调整的速度,从而增加了通胀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高、更持久的可能性。”鲍威尔强调。
至于外界关心的缩减QE问题,鲍威尔表示,目前没具体时间,需要看到显著进步,有具体时间之前会提前告知。鲍威尔称,此次会上只能算是“谈论了讨论taper”,即并非正式的taper讨论。他称,美联储将竭尽所能地避免减码QE引发剧烈市场反应。
另外,美联储还提前了下一次加息的时间框架。根据美联储官员们作出的“点阵图”预测,加息最快可能在2023年发生。而此前在3月,他们曾表示,至少在2024年之前都不会加息。
具体来看,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在2023年里将会加息两次。其中,7名委员预计在2022年开始加息,今年3月为4名委员。13名委员预计在2023年开始加息,今年3月则为7名委员。
对于加息问题,鲍威尔强调,这次会议没有讨论什么时候会加息,并警告不要过度解读点阵图,称它不是未来利率走势的好预测器。美联储当前的重心放在经济状态,而不是加息,现在讨论加息还为时过早,加息根本不是现在会议的焦点。更高的中性利率将为美联储降息提供更多空间,对那些推高中性利率的因素保持警惕。
不够“鹰”派?
这次的表态,显示出美联储的态度似乎开始转弯。在美国银行的美国短期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看来,6月FOMC决议是美联储立场的显著变化,“美联储对通胀的风险看法似乎发生了重大转变。这表明美联储认为通胀存在上行风险,而且可能已经反映到了点阵图上”。
经济学家Frances Donald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称,点阵图显示,到2023年,美联储将加息两次。这对债券市场来说是一个足够的鹰派惊喜。美联储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其对2022年和2023年GDP增长和通胀的预测,虽然前景没有明显改变,但美联储对恢复正常的信心似乎已经改变。
的确,资本市场也由此掀起了巨大波澜。当天美元指数大幅飙升到91以上,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则也大幅上涨了8.15个基点,收于1.58%。
截至16日收盘,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65.66点,收于34033.67点,跌幅为0.77%。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22.89点,收于4223.7点,跌幅为0.5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3.17点,收于14039.68点,跌幅为0.24%。
或许是越来越多的通胀指标,让美联储的压力与日俱增。最新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同比增长5%,超出市场预期的4.7%,创2008年8月以来最快增速;当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8%,同样超出市场预期的3.5%,创下1992年6月以来最快增速。
至于美联储最看重的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通胀(PCE),这次的FOMC声明也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分别为3%、2.1%、2.1%,而这组数据在3月的预期分别为2.2%、2%、2.1%。
不过,也有人认为,美联储并没有预期中的鹰派。在发布会上,鲍威尔也强调了,更高的通货膨胀来自于受重新开放影响的行业的更高价格影响,这种情况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逆转;从长远来看,推高通胀的因素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的通胀驱动因素似乎会逐渐消失;预计未来几个月供应会增加,通货膨胀会下降。
“现在对通货膨胀的判断,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比较严重,也有观点认为下半年会好转,不会是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坦言,“我个人觉得还得再看,美联储虽然说得比较严重,其实也没有真正实施行动,这与我们的判断至少目前是没有冲突的。”
孙杰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通货膨胀的问题一直是个谜,除了一些内生因素以外,现在又加上疫情、贸易政策等很多外生因素,确实比较复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现在大家都是看预期的冲击,并非政策真正落地后带来的冲击,可能等真正政策落地之后,还不如预期的冲击大。
“回血”进行时
在爆表的通胀数据背后,是美国开始放开的经济活动。以加州为例,6月15日起,该州解除防疫等级限制的相关规定,全面恢复开放经济活动,这也是15个月后加州全面放开,
疫苗接种是加州决定“解封”的重要因素。美国总统拜登曾定下目标,打算到7月4日独立日假期前让美国70%的成年人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根据加州新冠疫情官网covid19.ca公布的数据,共有大约4000万剂疫苗被注射,整个加州55.6%人群完成了疫苗接种。
与加州一样,纽约州州长也于15日宣布,鉴于当地民众的疫苗接种率已达新高,将取消几乎所有对企业和社交聚会的防疫限制。
在不少地区陆续放开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复苏显而易见。根据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的数据,约196万名旅客于5月28日通过民航出行,创下2020年3月7日以来单日最高吞吐量。对于近期的走势,美国航空集团预计,夏季国内航空旅行需求将达到2019年90%的水平,国际航线客运量将达到2019年同期80%的水平。
彭博经济学家Chris Anstey就指出,美联储关于疫情和经济风险的措辞有所调整,更加积极。4月时措辞为“目前的公共卫生危机继续给经济带来压力,经济前景仍存在风险”,这次的措辞则为“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可能会继续减少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经济前景仍存在风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复苏就是板上钉钉了。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美国最近日均疫苗接种人数从两个月前的接近200万人减少至40万人。如果要达到拜登设定的目标,美国大约1550万名成年人需要在今后四周接种至少一剂疫苗,而按照当前的进展来看,这个目标要达到并不容易。
“我觉得美联储还是比较谨慎的,现在的表态更像是在平稳市场,给市场吃一颗定心丸。”孙杰表示,如果今年美联储要缩减购债,其实也并不意外,这个话题也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了,眼下疫情的冲击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不可能持续这么弹药充足,至于缩减多少、具体节奏如何,还要再看。